SIRPA人物 | 黄婧怡:博学善思的实践者

发布者:王尔诺发布时间:2017-03-12浏览次数:1129

我校raybet雷电竞首页国际政治专业2012级学生黄婧怡荣获国家奖学金!黄婧怡同学获奖事迹被刊登于《人民日报》2017年 2月22日第14版。

黄婧怡同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还曾获得教育奖励基金三井住友优秀学生奖学金,上外优秀学生奖学金特等奖,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六届和第七届校长读书奖(国家二级文化教育项目)第五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梦“征文活动一等奖,上海市级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浦东新区暑期实习优秀大学生等荣誉。我院新闻部同学近日对黄靖怡学姐进行专访,特向大家介绍她的学习生活经历。

(图左为黄婧怡)


上外最初的微光,是你嘴角上扬

2012年,黄婧怡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高中时候作为一名理科生的她,被上外国际政治专业录取,刚刚接触政治历史等专业课程的她,在学习中难免感到茫然与无措。为了尽快适应全新的专业内容,听懂老师口中的“专业术语”,她开始大量阅读专业书籍,“有时候专业书都要看吐了,但是还是继续看哈哈哈”,她以这样自嘲似的方式回忆那些与书为伴的日子。长期大量地阅读帮助她扩宽了知识面,也让她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在接下来的几年,她不仅专业成绩排名年级第一,更在文章写作上大放异彩。在全国二级文化教育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六届与第七届校长读书奖活动中,凭借对“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主题的思考与阐述,黄婧怡连续两年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在国关学院首届本科生学术论坛上,她又以对中国周边外交问题的独特见解和优秀的学术规范一举夺得第一名。



全无花态度,唯有雪精神

经过长期持续的大量阅读,黄婧怡开始对于读书有所思考,哪些书细看?哪些书泛读?渐渐地,她有了自己的学习理念,并开始选择性的阅读,为了督促自己看书,她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接触到新事物时,便通过看书了解、掌握它们以完成进一步的工作和学习,带着问题读书,一直是她所推崇的学习方式。2014年4月,黄婧怡对国外媒体关于恐怖主义活动的报道方式产生兴趣,她与同学组成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开始了对报道原则的探索,就恐怖主义媒体报道的措辞、限度、导向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为我国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报道方式研究提供了相应资料。该课题在2015年6月被授予上海市级优秀创新训练项目。



一定不能忘记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数过的星星

“一有疑惑,立刻去找老师问”对于学习,她一向不喜欢积聚太多问题,因此经常在课下堵住老师讨论问题, “那时候很多老师都被我堵住过。”说到这里她不禁轻笑出声。大一之后,她又报名参加了法语辅修。专业课程、英语和法语一起学习对时间的安排带来很大的压力,“一开始的时候学二外肯定很辛苦,也很害怕会影响正常的学习,但是你会发现人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不断重复的学习生活确实很辛苦,尤其是考试复习整天呆在图文的时候,毕业论文也改了好几次,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从中学到了太多东西。”



寓学于用,知行合一

在努力学习的同时,黄婧怡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小组、模拟联合国、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将善于阅读,积极思考的特点融入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反观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2013年暑期,她开始对沿海城镇的用水情况产生好奇心,为了一探究竟,她与几位同学组成“水之道”小组,在阅读大量著作资料后,制作了调查问卷,对上海,宁波等部分中国典型沿海,沿河城镇进行实地调研与研究并取得成功。2015年,黄婧怡参加浦东新区优秀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期间在金杨街道办事处组织部学习,她参与了政府基层组织的日常工作与活动,了解到街道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办公室技能和公文撰写,以及工作程序等,高效完成了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对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

在采访中,黄静怡学姐向我们分享了在上外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以自己的经验探讨高效有益的学习方式,以及在校学习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外语对国关学院学子的重要性等问题。此外,学姐向在校的老师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为学弟学妹们送上自己的祝福和期许。采访在月色朦胧中结束,却依旧让人觉得余味无穷。



采访 | 马金虎

撰稿 | 马金虎

编辑 | 马金虎

图片&特别鸣谢 | 黄婧怡


Baidu
map